“神經網絡”的逆襲:圖解80年AI斗爭史
發(fā)布時間:
2018-11-29 09:26
來源:
這兩大派系就是:
在符號主義者的眼里,人工智能應該模仿人類的邏輯方式獲取知識,而連接主義者奉行大數(shù)據和訓練學習知識。
派系斗爭與兩次AI危機
早在達特茅斯會議之前,圖靈就提出過“圖靈機”這樣的人工智能前沿概念。斗爭之初的幾十年間,連接主義派的論文引用率一直領先對手。
別看奉行“連接主義”的機器學習如何風光,早年間他們長期受到另一個派別——“符號主義”者的鄙視。
60年代初,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(DARPA)對AI領域進行了數(shù)百萬美元的投資,人工智能也迎來的第一黃金發(fā)展期。
第一次AI危機
情況在1969年起了變化,“符號主義”代表人物馬文·明斯基(Marvin Minsky)寫了一本名為《感知器》(Perceptron)的書,結果直接把神經網絡給寫死了。
下一頁
下一頁
相關新聞
官方商城
移動端